康强网
会员登入 | 会员注册 | app下载
您当前位置:康强医疗人才网 > 全国公立医院招聘 > 甘肃医院招聘 > 兰州医院招聘 > 甘肃中医药大学招聘
甘肃中医药大学招聘信息
访问量:
招聘职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性质: 全职,社招
有效时间:  2023-5-26至2023-6-12 [已结束]
联系人:  人事科 丁老师去报名  看微信免费    
电话:   093****1038 免费看电话
邮箱: 投简历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地图/导航
官网:  www.gszy.edu.cn/reception
职位信息
点图片可放大

招聘单位及地址

岗位类别等级

具体岗位名称

岗位代码

计划招聘人数

招聘条件

专业

学历

其他条件

甘肃中医药大学(15人)单位地址: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1

1

中医临床基础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2

1

中医儿科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3

1

针灸推拿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4

1

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5

1

外科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6

2

护理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7

1

临床检验诊断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08

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114

1

急诊医学

硕士研究生

持有医师资格证、执业证、规培证者优先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5人)单位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定临路4号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201

1

临床检验诊断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202

1

中医康复学

硕士研究生

 

专技12级

专业技术

GZY2023203

1

中西医结合临床

硕士研究生

招聘要求
点图片可放大

甘肃中医药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告

根据《关于省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相关工作的补充通知》(甘组通字〔2019〕111号)和《关于印发<2022-2024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的通知》(甘组通字〔2022〕173号)精神,经学校研究,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20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

3.硕士毕业院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具体岗位及岗位招聘条件详见《甘肃中医药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列表》(见附件1)。

4.年龄条件:硕士研究生为1987年5月26日以后出生。2023年应届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

5.应聘人员须在2023年7月31日前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

6.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报名

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6月12日截止。

报名采取邮件报名方式。应聘人员须如实填写《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见附件2)、《甘肃中医药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人员报名信息表》(见附件3),并将上述附件、本人简历、身份证、各学历阶段毕业证、学位证、科研成果扫描件及其它证书或材料的电子版,发至我校邮箱(gszyrsk@163.com),邮件名称格式为姓名+专业+毕业院校。

三、资格复审

1.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3年6月14日(9:00至17:00)

地点:甘肃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中医大道1号和平校区明德楼309办公室)

2.资格复审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1寸彩色近期免冠照1张。

3)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正反打印,“承诺人”处手写签名。

4)学历、学位证原件、复印件(含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及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尚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持所在院校出具的就读证明。证明需注明专业、预计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时间等内容,证明由所在院校研究生院(处)学位或学籍主管部门盖章(所在学院证明无效)。

5)有工作单位的应聘人员须提供有人事管理权限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6)报考岗位注明有职业资格证书优先的,须携带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相关要求:

提供虚假材料、填报虚假信息的应聘人员,一经发现,取消应聘资格。

四、考核

1.考核时间:2023年6月16日,地点及方式另行通知。

2.考核包括专业能力(试讲、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面试两个方面,对应聘人员学术背景、科研成果、教学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学校设定最低控制分数线,未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五、体检和考察

1.体检。体检在三甲以上综合医院进行,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文件执行。复检一般只进行一次,体检结论以复检结论为准。

2.考察。学校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考察,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函调、调阅档案、走访调查等方式,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师德师风表现实行“一票否决”,考察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六、拟聘人员公示

学校根据考核、体检和考察情况,确定拟聘人员报学校会议审定。学校将确定的拟聘人员名单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凡体检、考察不合格或自愿放弃的应聘人员,取消应聘资格。根据岗位空缺名额,按该岗位成绩排序由高到低等额递补。

七、备案

公示后符合聘用条件的人员,报省人社厅审核备案。

八、聘用

对省人社厅备案后的拟聘人员,学校按照程序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后按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兑现相应待遇等。

2023年7月31日前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应聘人员,不予聘用。

九、其他事项

1.本次招聘不指定考试教材,不划定考试范围,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

2.凡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

3.本次招聘在学校纪委的监督下进行。应聘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工作若有异议,可向学校纪委反映。

十、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

联系部门:甘肃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人事科

联系人:丁老师

咨询电话:**

监督:**

邮箱地址:gszyrsk@163.com

1:甘肃中医药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岗位列表

2: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

3:甘肃中医药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人员报名信息表

甘肃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2023年5月26日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及时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附件下载
  • 附件1下载
  • 附件2下载
  • 附件3下载
  • 完善简历邮箱信息,即可获取附件
    完善
    公立报名重点
    规培、职称、证书、教育/工作/实习经历等
    去完善简历  免费制作附件简历 
    单位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逐渐发展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15年,学校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现有和平、五里铺、定西、甘南四个校区。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勤奋、严谨、继承、创新”校训,坚持“立足西部求特色发展,传承仁术重开放办学”办学理念,遵循“仁术勤和,玉汝于成”育人理念,坚决扛起甘肃中医药高等教育和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两面“大旗”,建成了以中医药学、现代医学和医学相关学科为主体的3个专业群、本硕博一体推进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万余名学子、千余亩校园、百余名名师名医的现代大学格局。建校4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七万余名高层次医疗卫生及相关专业人才。
    学校是甘肃省高水平新医科建设高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入选甘肃省高水平“新医科”建设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入选甘肃省高水平“新工科”建设专业。有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一流特色学科(A类)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7个。开设本科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
    学校现有教学机构16个,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实践教学基地154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有全日制在校生20061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761人、硕士研究生3749人、博士研究生296人,预科生93人。学历教育本科留学生139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留学生23人。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以上27项。

    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5337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3人、青年学者3人,长江学者特岗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2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家种子种苗岗位科学家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名中医34人,省优秀专家1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7人,省园丁奖17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0人,省“333”“555”人才工程16人,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省领军人才24人,省飞天学者44人,省陇原青年英才9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24人。

    学校建有高水平、有特色、可共享的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5个。其中,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西北中藏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厅局级20个,校级10个。

    目前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达153.79万册,现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9个,在线电子期刊3.5万种(230.6万余册),电子图书141.9万余种。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1256项,经费15545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2项,经费3688万元。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8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2项(含科普1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国家专利13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出版学术专著81部,发表学术论文2309篇。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3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医儿科杂志》《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为“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

    学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本着“文化先行、医药互促、强化认同、实体合作”的思路,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摩尔多瓦、泰国、巴西、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了9所“岐黄中医学院”和7个“中医中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甘肃医院。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主体地位和特色优势,突出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136”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加快建设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努力为健康中国、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本单位职位
    更多信息
    序号 发布日期 职位名称
    1. 2025-10-14 [已结束]专技岗:民族医学(藏医学)、藏药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APP

    微信

    小程序

    康强医疗人才网APP